“志愿汇”平台
志愿服务组织和活动管理规则
(2022年4月修订版)
一、志愿服务基本定义
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志愿服务活动: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性活动。
志愿者补贴:是指志愿服务派出组织或志愿服务接收组织对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产生的交通、午餐等费用给予适当的补贴。
志愿服务时长:是指志愿者实际提供服务过程中记录的时间(不含活动前和活动后的时间,如路程往返时间等)。
志愿服务组织:是指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或在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等合法组织内部成立的志愿服务团体。
二、平台名词释义
组织入驻: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或在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等合法组织内部成立的志愿服务团体,根据志愿汇平台要求填写相应入驻信息,并通过上传书面《组织入驻申请函》的形式入驻平台,使用平台相应功能。
管理员:负责管理平台内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负责人,使用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时需同意《志愿组织管理员诚信协议》。
招募管理:用于组织发布招募活动,招募活动主要用于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或从事由组织开展的公益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志愿服务活动)。
签到管理:用于组织发布签到活动,签到活动是志愿服务信用时长的唯一记录方式及志愿者出险的必要凭证。签到需要同时满足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活动性、服务性六性要求。
三、平台管理原则
1.组织需要满足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组织无不良违法记录,工商、民政等部门黑名单内的组织无法入驻并使用平台提供的基础性功能。
2.活动需要同时满足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活动性、服务性六性要求。
志愿性是指行为人对活动的参与完全是个人志向、甘愿奉献的意愿。
无偿性是指所有活动的参与均无任何物质报酬的回报。
公益性是指志愿服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备公共利益属性,为社会、为公众所需要并有益于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活动。
组织性是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依托志愿服务组织为载体,不能以个人为单位发布活动。
活动性是指志愿服务活动需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参与志愿者、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等基本要素。
服务性是指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服务性质,并且该活动的服务需可衡量、可追溯和可记录。
四、组织入驻审核规则
1.组织名称需真实有效;
2.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组织,需在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中可查询到;
3.关于组织入驻申请函:
(1)根据系统提供的模板编辑填写并打印纸质版(示例如下);
(2)申请函为照片形式,需拍摄至纸质函纸张边缘;
(3)加盖的公章必须为真实公章,实质章盖在纸质版上,电子章无效;
(4)关于加盖公章的说明:
A.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组织,加盖其组织公章;
B.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内部成立的志愿组织,加盖其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公章;
C.国企内部成立的志愿组织,加盖其所在企业团委、党委或公司公章;
D.民营等其他企业内部成立的志愿组织,加盖企业公章以及当地街道(镇)以上的政府部门公章;
E.学校类志愿组织,加盖所在学校(院) 团委公章;
F.社区(村)类的志愿组织,加盖其组织所在地的居(村)委会公章;
G.公共服务部门(医院、博物馆、敬老院等)类志愿组织,有团委部门的须加盖团委公章;
H.其他类志愿组织,须加盖当地街道(镇) 以上的政府部门公章。
五、招募管理审核规则
(一)招募管理填写细则
1.活动名称
(1)活动名称需规范;
(2)招募活动活动名称清晰、具体。(例:“活动内容+志愿者招募”,“文华中学运动会志愿者招募”)
2.招募时间
(1)招募时间必须先于活动开展时间。原则上,招募活动应提前3-10天发布,留出充裕时间完成招募工作;
(2)招募周期不得超过3个月。
3.招募类型
招募类型:分为开放和按天招募。
开放招募:志愿者报名时,可以参加该活动的所有日期(系统默认选择该项);按天招募:志愿者报名时,可自由选择报名该活动的任意日期。
4.招募图片
招募上传展示图片须与本次活动内容相符(分辨率过低、个人自拍照、聊天截图等都将予以驳回)。
5.招募内容
(1)招募要求:志愿者自身需具备的条件(性别、年龄、技能等);
(2)招募范围:是否对地区有明确要求;
(3)活动内容:志愿者在活动中具体服务的内容以及服务活动的准确时间、地点。
(二)招募管理审核细则
1.时间、地点、志愿服务内容相同的活动多次提交,原则上通过其中一个活动,其余活动一律驳回;
2.线上志愿服务活动未能明确说明活动流程及相关效果考核规则一律驳回;
3.原则上组织发布跨区域招募活动一律驳回;
4.原则上招募活动周期不得超过3个月,无特殊情况一律驳回;
5.未按招募活动填写细则填写完整信息的活动,一律驳回;
6.其他不符合《志愿服务条例》的活动,一律驳回。
六、签到管理审核规则
(一)签到管理填写细则
1.活动名称
(1)活动名称需规范,从招募活动中直接生成的签到活动,需对活动名称进行调整、更正;(例:“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新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建议20个字数内)
(2)签到活动活动名称要清晰、具体;(例:“星沙医院门诊导诊志愿服务”)
(3)线上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名称要清晰、具体规范,从招募活动中直接生成的签到活动,需对活动名称进行调整、更正。(例:“活动时间+线上+活动内容”,8月5日晚间线上党史宣讲志愿服务)
2.活动时间
(1)常规活动类:如社区服务、助老助残、文明劝导等类型,单次活动开展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如有特殊情况需在活动内容处详细说明,最长不超过8小时。
(2)特殊活动类:如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等类型,单次活动开展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2个小时,如有特殊情况需在活动内容处详细说明。
(3)原则上活动签到时间不得在凌晨5点前和23点后,如有特殊情况需在活动内容处详细说明。
(4)活动的发布周期:未完成组织信息完善的组织,其发布的常规活动时长不得超过1个月;完成组织信息完善的的组织,其发布活动的时长不得超过3个月;线上志愿服务活动,其活动周期须在7天以内。
3.活动内容
(1)根据平台活动发布的格式表单,填写完整、准确、真实的内容,不得为空。
活动主题:填写符合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
活动具体内容:写明志愿服务活动流程及志愿者具体工作内容;
活动目的:填写此次活动能给社会或者他人什么帮助;
签到主体:填写此次活动签到主体。(例如:“培训讲师”,“活动布置人员”)
(2)线上志愿服务活动内容须以宣传服务及效果为导向,并能明确说明志愿者的具体服务内容、安排流程以及具体服务对象。
4.签到范围
(1)签到范围指的是半径范围,一般设置在300-500米。300米可满足一个普通社区需求,500米可满足一个普通高校需求。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扩大签到范围,需在活动内容中做相关说明;
(2)签到范围设置在1000米的,一般为大型户外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需在活动内容中做相关说明;
(3)签到范围设置在3000米的,一般为应急救援类、户外赛事类等,需在活动内容中做相关说明;
(4)如因不能准确定位活动地点等特殊情况,需扩大签到范围必须在活动内容中做具体说明。
(二)签到管理审核细则
1.时间、地点、志愿服务内容相同的活动多次提交,原则上通过其中一个活动,其余活动一律驳回;
2.线上志愿服务活动未能明确说明活动流程及相关效果考核规则一律驳回;
3.原则上签到地点跨区域的活动一律驳回;
4.活动开展周期不合理的活动,无特殊情况一律驳回;
5.未按签到活动填写细则填写完整信息的活动,一律驳回;
6.其他不符合《志愿服务条例》的活动,一律驳回。
七、志愿服务时长管理规则
(一)志愿服务荣誉时长记录规则
1.管理员在通过关联签到活动补录的志愿服务荣誉时长不能超过该志愿服务活动单日可记录的最大志愿服务时长;(例如:该活动单日可记录最大志愿服务时长为8.00小时,该志愿者当日已记录志愿服务信用时长0.24小时,那么最大可补录7.76小时志愿服务荣誉时长)
2.管理员可通过《组织添加荣誉时数担保书》为志愿者补录历史志愿服务荣誉时长。
(二)志愿服务信用时长记录规则
1.无特殊情况,志愿者每日记录志愿服务信用时长不得超过12小时,如当天签到、签退两个及两个以上志愿服务活动,按最先达到的12小时记录当天志愿服务信用时长。
2.志愿者每日可签到、签退多个志愿服务活动。
3.志愿者单日签到、签退多个组织志愿活动,组织将获得的志愿服务信用时长基数规则如下:
志愿者首先参与A组织活动5小时,其次参与B组织活动3小时,最后参与C组织活动4小时,那么A、B、C三个组织分别获得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信用时长基数为5、3、4。(注:5+3+4≤12)
志愿者首先参与A组织活动5小时,其次参与B组织活动3小时,最后参与C组织活动6小时,那么A、B、C三个组织分别获得的志愿服务信用时长基数为5、3、4。(注:5+3+6>12,C组织记录的志愿服务信用时长为4)
志愿者首先参与A组织活动5小时,其次参与B组织活动7小时,最后参与C组织活动1小时,那么A、B、C三个组织分别获得的志愿服务信用时长基数为5、7、0。(注:5+7≥12,C组织记录的志愿服务信用时长为0)
八、不予记录志愿服务时长的活动类型说明
1.以志愿服务名义开展的满足商业性目的的活动。如社群推广、邀请下载、转发活动链接等商业营销行为;
2.具有公益性质但不具有服务性质的活动。如献血、捐款、捐赠衣物、线上捐赠步数等;
3.在日常工作时间内,从事和本职工作高度相关的活动。如在工作日社区工作人员参与为老服务、高速收费站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等;
4.公益性不明显或公益目的不明确的活动。如志愿者线上答题、填写调查问卷、团建过程中捡垃圾、旅行过程中看望困难群体、平台打卡等;
5.活动内容与志愿者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如业委会选举、班级互助学习等;
6.志愿服务活动的事前准备工作。如训练、彩排、参加培训、开会讨论等;
7.一般性实践教育活动。如单位实习、主题班会、观看影片、参加讲座、参加文艺活动、参观场馆、交流学习、观看爱国电影、线上学习党史知识等;
8.内部开展的行政管理性活动。如办公区清扫、内部团建、日常值班、日常会议、日常培训、教学实验室值日清扫等;
9.志愿者获得补贴金额远大于参与志愿服务基本支出的活动,志愿者补贴包含交通补贴、餐饮补贴、通讯补贴等
10.其他不符合《志愿服务条例》的活动。
九、违规处理办法
1.“志愿汇”平台实时对志愿服务时长异常账号进行监控,并展开核实取证,一经查实,对违规账号封号至少一个月并扣除相应违规志愿服务时长及公益积分(益币)并报送当地志愿服务职能管理部门;
2.违规志愿者账号初次封号经自省,需向平台发出申请,签署书面《志愿服务诚信承诺》,方可重启使用;
3.违规组织账号初次封号经整改,需向平台出具当地志愿服务职能管理部门书面函,并签署书面《志愿服务诚信承诺》,方可重启使用;
4.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者进行不合理、强制收费的行为,将报送当地志愿服务职能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5.利用特殊时期重点志愿服务工作(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进行违规操作的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将从严、从重处理;
6.志愿服务组织开展虚假活动并对志愿服务时长进行买卖的,一经查实,将报送当地志愿服务职能管理部门,平台将对涉事管理员及涉事组织进行账号停用及组织查封处理,并扣除组织产生的所有志愿服务时长及公益积分(益币);
7.对套用其他组织信息申请虚假组织的,一经查实,将报送当地志愿服务职能管理部门,平台将对涉事管理员进行账号停用公示及组织查封处理,并扣除组织产生的所有志愿服务时长及公益积分(益币);
8.违规影响恶劣情况,平台将扣除组织产生的所有志愿服务时长及公益积分(益币),报送当地志愿服务职能管理部门并对违规账号永久封号,涉事人员名单将在“志愿汇”平台标记并公示,并通报各级信用信息系统;
9.请广大志愿者朋友互相监督,发现违反本公告规定内容的情况后,及时向“志愿汇”官方以及当地志愿服务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志愿汇”官方客服电话:400-0035-125;
10.本公告的最终解释权归“志愿汇”平台所有。